眼皮上長肉粒可能是皮脂腺堵塞、粟丘疹、汗管瘤、瞼裂斑、結膜囊腫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皮脂腺堵塞:皮脂腺開口堵塞,皮脂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形成肉粒。日常注意眼部清潔,避免使用過於油膩的護膚品。症狀較輕時,可熱敷促進堵塞物排出;若症狀嚴重,可在醫生操作下用消毒後的粉刺針挑出內容物,術後注意局部衛生,防止感染。
2. 粟丘疹:多因皮膚微小傷口在自我修復過程中形成白色或黃色小顆粒。一般無自覺症狀,可不做處理。若想去除,可在局部消毒後,用無菌注射器針頭挑破表皮,擠出白色顆粒。也可遵醫囑外用維A酸乳膏、水楊酸軟膏、尿素維E乳膏,促進角質剝脫,幫助粟丘疹消退。
3. 汗管瘤:由脂肪代謝障礙所引起的人體表皮小汗腺導管的一種痣樣腫瘤。一般無需治療,若影響美觀,可採用激光治療,利用高溫將瘤體碳化去除;也可選擇冷凍治療,通過低溫使瘤體細胞壞死脫落。治療後保持局部乾燥,避免沾水。
4. 瞼裂斑:長期受紫外線、風沙等刺激,球結膜下的彈力纖維增生形成。無症狀時通常無需處理。若出現炎症,可遵醫囑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氟米龍滴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減輕炎症、緩解不適。若瞼裂斑較大影響外觀或反復發炎,可考慮手術切除。
5. 結膜囊腫:多因結膜炎症、外傷等導致。較小的囊腫可先觀察,部分可自行吸收。若囊腫較大,可通過手術完整切除。術後需注意眼部護理,按時使用抗生素眼藥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預防感染。
眼皮出現肉粒後,不要自行擠壓,以免引發感染。治療後要注意眼部衛生,避免長時間用眼,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飲食上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