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症狀觀察、血液檢查、關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
1.症狀觀察:常見的症狀是關節疼痛與腫脹,多累及手指、手腕等小關節,且呈對稱性分布。早晨起床時關節還會出現僵硬感,一般持續1小時以上。例如,患者會發現雙手手指關節疼痛、腫脹,握拳困難,活動後僵硬感可能會稍有緩解。
2.血液檢查:通過檢測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等指標。類風濕因子陽性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不是唯一標準,部分健康人也可能呈陽性。抗CCP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的特異性較高,若此抗體陽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較大。
3.關節液檢查:抽取關節腔內的液體進行檢查。若發現關節液中白細胞計數升高、有炎性細胞等情況,有助於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不過,這種檢查相對少用,因為它是有創檢查。
4.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可以看到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變窄等。磁共振成像和超聲檢查能更早地發現關節滑膜、軟骨等結構的病變,對早期診斷更有價值。
5.病理檢查:通過對病變關節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來確診,一般在其他檢查難以確診或懷疑有特殊病變時使用。
如果出現關節對稱性疼痛、腫脹、晨僵等症狀,應及時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在診斷過程中,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各項檢查,以便準確診斷病情並盡早開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