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後重、營養不良等。
1. 腹痛:
慢性菌痢患者常出現腹部隱痛或脹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部。這是由於腸道黏膜長期受到細菌及其毒素的刺激,引發腸道痙攣和炎症反應,導致腹部產生不適感。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時會在進食後或排便前加重。
2. 腹瀉:
腹瀉是慢性菌痢較為常見的症狀之一。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數次至十餘次不等。糞便性狀多為稀便或糊狀便,有時也可帶有黏液。因為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壞,腸道蠕動加快,水分吸收減少所致。
3. 黏液膿血便:
部分慢性菌痢患者會出現黏液膿血便。這是由於痢疾桿菌侵襲腸道黏膜,導致黏膜壞死、脫落,形成潰瘍,進而出現黏液和膿血。黏液膿血便的出現提示腸道炎症較為嚴重,需要及時治療。
4. 里急後重:
患者會有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不多,且排便後仍有未排盡的感覺。因為直腸和乙狀結腸受到炎症刺激,引起排便反射亢進,但實際排出的糞便量較少。里急後重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影響生活質量。
5. 營養不良:
長期的慢性菌痢會影響患者的營養吸收,導致營養不良。患者可能出現體重減輕、消瘦、貧血等症狀。因為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的重要器官,慢性菌痢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營養物質無法正常吸收。
慢性菌痢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