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ling潰瘍與Cushing潰瘍在病因、發病機制、好發部位、臨床表現等方面存在區別。
1. 病因:
Curling潰瘍:多由嚴重燒傷引起。大面積燒傷後,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引發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從而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損傷。
Cushing潰瘍:常見於顱腦損傷、腦病變或顱內手術後。顱內病變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促使胃酸分泌增加,進而引發潰瘍。
2. 發病機制:
Curling潰瘍:燒傷後,交感神經興奮,胃黏膜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胃黏膜缺血缺氧,同時胃黏液分泌減少,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損,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的侵蝕作用增強,導致潰瘍形成。
Cushing潰瘍:顱內病變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因胃酸的過度刺激而發生損傷,形成潰瘍。
3. 好發部位:
Curling潰瘍:好發於胃和十二指腸。燒傷後的應激反應可影響整個胃腸道,但胃和十二指腸黏膜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更為敏感,容易發生潰瘍。
Cushing潰瘍:主要發生在胃、十二指腸,尤其以胃底和胃體部較為常見。這與胃酸分泌增加對這些部位的直接刺激有關。
4. 臨床表現:
Curling潰瘍:患者在燒傷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可出現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現。
Cushing潰瘍:常在顱腦損傷或手術後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反酸、噯氣等,也可出現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狀,嚴重時可導致失血性休克。
對於存在燒傷或顱腦損傷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密切關注胃腸道症狀,及時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以防止潰瘍的發生和發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