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後肛門不舒服的原因有痔瘡、肛裂、肛竇炎、直腸炎、腸道寄生蟲感染等。
1.痔瘡:痔瘡是由於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並腫大導致。排便時,糞便可能會刺激痔瘡,引起疼痛、瘙癢、墜脹等不適。平時應避免久坐,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可進行溫水坐浴緩解症狀。
2.肛裂:多因大便乾結、排便用力等原因,使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形成小潰瘍。排便時及便後會有明顯疼痛,伴有少量出血。要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防止便秘,局部可塗抹藥膏促進愈合。
3.肛竇炎:肛竇開口向上,易積存糞便殘渣,引發感染。表現為肛門墜脹、疼痛、排便不盡感。注意肛門清潔,可遵醫囑使用藥物坐浴、灌腸等治療。
4.直腸炎:多種原因可引起直腸黏膜炎症,如感染、免疫異常等。常有腹瀉、腹痛、肛門墜脹不適。需針對病因治療,調整飲食。
5.腸道寄生蟲感染: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在腸道內活動,可刺激腸道及肛門,引起瘙癢、不適。注意飲食衛生,可使用驅蟲藥物治療。
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肛門衛生,定期體檢,出現不適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