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種源於造血乾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特徵是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內無限制增生和積聚,逐漸取代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無法正常產生和發揮作用。這會引起發熱、感染、出血、貧血等症狀,並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或死亡。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白血病的細胞分化停滯在較早階段,病情發展迅速;慢性白血病的細胞分化停滯在較晚的階段,病情發展緩慢。根據主要受累的細胞系列,急性白血病進一步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白血病則分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等。
治療白血病的方法包括化學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乾細胞移植和放射治療等。化學治療是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手段,通過使用藥物殺死白血病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分子靶向治療能夠精准攻擊白血病細胞,免疫治療則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以控制白血病細胞。乾細胞移植可以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及免疫系統,而放射治療通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白血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2至3年或更長時間。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重要臟器損害等不良反應。即使治療後症狀緩解,仍需定期隨診,因為白血病有可能復發。復發的原因主要是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稱為「微小殘留病」。
對於白血病的治療,重要的是要積極面對,並且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白血病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使得許多類型的白血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療,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實現長期生存或治癒。因此,確診後應盡快開始治療,並保持與醫生的密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