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經是中醫名詞。其指的就是藥物作用的歸屬,也就是藥物作用的位置。可到醫院中醫科瞭解詳情。
歸經概念建立在臟腑學說和經絡學說的基礎上,將藥物的作用與人體的臟腑經絡密切聯繫起來,用以說明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特殊選擇性,並因此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歸經指明瞭藥物治病的適用範圍,說明瞭藥效所在,闡明瞭藥物作用機理,從而為臨床辨證提供依據。
除了臟腑經絡歸經方法,還有傷寒學派的六經用藥歸經法、溫病學派的衛氣營血和三焦用藥的歸經法,以及根據藥物的自身特性(形、色、氣味、稟賦等不同)進行歸經的方法。如根據藥物的療效與病機和臟腑、經絡的密切關係,可以說明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起著主要醫療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胸悶、喘咳,歸肺經。全蠍能定抽搐,歸肝經。朱砂能安神,歸心經等。
總的來說,歸經理論在中醫臨床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被視為中醫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地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為臨床用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然而,歸經理論並非絕對,實際應用中還需結合具體病情和個體差異進行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