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和腎病理論基礎不同,屬於不同系統對疾病的解讀,關係並不密切。
腎虛是中醫的定義,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主水、主骨、主生殖、生長,涉及人體多個系統的功能,能夠影響骨骼的生長髮育,調節體內水液代謝,濡養、溫煦身體各個臟腑。如果先天不足、身體勞累、房事過多、久病等,影響到腎臟的功能,就會造成腎虛,引起健忘、腰膝酸軟、耳鳴、乏力、性功能降低等症狀。
腎病是西醫的定義,指解剖學上腎臟結構和功能的病變,如腎病綜合徵、腎衰竭、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常見症狀為水腫、血尿、蛋白尿、排尿不利等,可以通過尿常規、腎功能、CT或者是腎穿刺來對疾病明確診斷。
腎虛和腎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關係並不密切,但是腎病也可以出現小便不利、腰膝酸軟、頭暈乏力等腎虛症狀,在症狀上可能有一些相似之處。
腎虛或者腎病對身體的影響都比較大,建議患者及時就診,按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