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伴發腹水原因主要有門靜脈壓力增高、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心房鈉尿肽相對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
1. 門靜脈壓力增高:肝硬化時,肝內血管系統遭到破壞,使門靜脈回流受阻,導致門靜脈壓力升高。當門靜脈壓力超過一定閾值,腹腔內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組織液回吸收減少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2.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肝臟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場所,肝硬化時肝功能減退,白蛋白合成減少,導致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取決於血漿白蛋白的含量,白蛋白減少使得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血管內液體進入組織間隙,從而引發腹水。
3. 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肝硬化患者由於門靜脈高壓、肝功能損害等因素,導致脾臟淤血腫大,脾功能亢進,破壞血細胞,使血容量相對不足。同時,血管擴張物質如一氧化氮等生成增加,引起外周血管擴張,有效循環血容量進一步減少。腎臟灌注不足,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導致水鈉重吸收增加,加重腹水形成。
4. 心房鈉尿肽相對不足:正常情況下,心房鈉尿肽具有排鈉、利尿、擴張血管等作用,可調節水鈉平衡。肝硬化時,心房鈉尿肽分泌相對不足,不能有效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使得水鈉瀦留,促進腹水產生。
5.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減退,對抗利尿激素的滅活能力下降,導致抗利尿激素在體內蓄積。抗利尿激素可作用於腎小管,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加重水鈉瀦留,促使腹水形成。
肝硬化伴發腹水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遵循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原則,控制水鈉攝入。定期復查肝功能、腹水情況等指標,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