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胳膊腫可能是由低蛋白血症、門靜脈高壓、淋巴回流受阻、上肢靜脈血栓形成、併發其他疾病等。
1. 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肝臟功能受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導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隨之下降,血管內的水分容易滲出到組織間隙,從而引起胳膊等部位水腫。這是較為常見的導致胳膊腫的原因之一。
2. 門靜脈高壓:肝硬化會使門靜脈壓力升高,導致靜脈回流受阻。這不僅會影響腹部臟器的血液回流,也可能間接影響上肢靜脈回流,使得胳膊部位血液淤積,出現腫脹現象。
3. 淋巴回流受阻:肝硬化可能引發肝臟周圍組織的病變,影響淋巴循環。當淋巴回流不暢時,淋巴液在組織間隙積聚,可造成胳膊等部位的腫脹。這種情況相對門靜脈高壓和低蛋白血症導致的腫脹較為少見。
4. 上肢靜脈血栓形成:肝硬化患者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在血管內形成血栓。若上肢靜脈內形成血栓,會阻礙血液回流,引起胳膊腫脹、疼痛等症狀。相較於前面幾種原因,上肢靜脈血栓形成導致的胳膊腫更為罕見。
5. 併發其他疾病:肝硬化患者身體抵抗力下降,可能併發其他疾病,如腎臟疾病影響腎功能,導致水鈉瀦留,進而出現胳膊腫;或者存在上肢局部的感染、創傷等,也可能引起胳膊腫脹。這類情況因併發疾病的不同而較為多樣且相對少見。
出現胳膊腫的情況,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胳膊過度用力和長時間下垂,以免加重腫脹。飲食上,適當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如瘦肉、魚類、蛋類等,有助於提高血漿白蛋白水平。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