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腹部疼痛可能由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疾病等引起。
1.胃潰瘍:主要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後形成的慢性潰瘍。疼痛具有節律性,多在進食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出現,然後緩解,下次進食後再次發作,還可能伴有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症狀。
2.十二指腸潰瘍:是十二指腸黏膜發生的潰瘍性病變。疼痛特點常為空腹痛,即在空腹時疼痛明顯,進食後緩解,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鈍痛、脹痛、灼痛或劇痛等,部分患者還會有夜間痛。
3.膽囊炎:多由膽囊管梗阻、細菌感染等因素引發。急性發作時,中腹部或右上腹會出現持續性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慢性膽囊炎則可能表現為隱痛或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症狀加重。
4.膽結石:因膽汁中的膽固醇、膽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調形成結石。結石刺激膽囊或膽管時會引起疼痛,可為隱痛、脹痛或絞痛,疼痛程度不一,發作時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疼痛位置多在中腹部或右上腹。
5.胰腺疾病:如胰腺炎,多由膽道疾病、酗酒、暴飲暴食等誘發。發病時中腹部會出現劇烈疼痛,呈持續性,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較重,常伴有腹脹、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出現中腹部疼痛症狀時,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後,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不可自行隨意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