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關節炎,是由外傷造成的,關節連接處軟骨損傷、退化、變性、增生、骨化等病症;又稱為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關節炎。該疾病任何年齡、性別均可發病,常見於經常負重、運動的青壯年。創傷後關節炎會引起患者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它可通過手術和非手術手段進行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輕症患者及不方便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
引起本疾病的原因主要有:暴力導致的外傷、長時間承重或承重失衡、過度活動、猛烈運動等;長時間或猛烈的承重或活動都會導致關節骨折、軟骨損傷、關節內異物等,久而久之形成創傷後關節炎。
患者的外在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僵硬、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有關節摩擦聲音等,嚴重的會出現身體部位畸形。創傷後關節炎可通過實驗室檢查、X光、CT、MRI等方式,結合患者病史、外傷史等進行確診。
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治療包括以下方式:
1.骨骼矯正
創傷後關節炎的發病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軟骨的退化、變性、增生、骨化等,逐漸改變著軟骨截面的平衡,在發病後期很可能導致人體骨骼的畸形;針對這部分患者,需要進行骨骼矯正治療,使患者骨骼畸形得到矯正。
2.理療
理療是通過外部合理刺激,增強人體機能,通過提升自身免疫力,逐步消除炎症的治療方式,適合輕症患者。
3.藥物治療
主要是通過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奧濕克)、雙氯芬酸(扶他林)等鎮痛、消炎類藥物進行的治療;藥物治療可單獨進行,也可與其他多種治療方式搭配使用。
綜上所述,創傷後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或損傷性關節炎,是由外傷造成的,關節連接處軟骨損傷、退化、變性、增生、骨化等病症。主要是由於負重、過度活動等外部因素導致的;它會引起患者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可通過X光、CT等方式檢查,結合患者病史確診。它的非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矯正、理療、藥物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