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放療的常見不良反應有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皮膚反應、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
1. 放射性直腸炎:放療射線對直腸黏膜產生損傷,引發炎症。表現為腹痛、腹瀉、便血等。防治上,可使用藥物保留灌腸,如康復新液等促進黏膜修復;飲食調整為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減少對直腸刺激。
2. 放射性膀胱炎:射線影響膀胱黏膜,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需增加水分攝入,通過大量排尿減輕症狀;必要時使用止血、抗感染藥物治療。
3. 皮膚反應:放療區域皮膚會出現紅斑、瘙癢、脫皮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摩擦、暴曬,可使用皮膚保護劑緩解不適。
4. 骨髓抑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血小板等減少。定期監測血常規,根據情況使用升白細胞、升血小板藥物,必要時進行成分輸血。
5. 胃腸道反應:出現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可給予止吐藥物緩解症狀,飲食上少食多餐,選擇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放療期間要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營養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及時發現並處理不良反應,確保放療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