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難治性的原因有心肌病變、心臟負荷過重、心律失常、感染、治療依從性差等。
1. 心肌病變: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肌損傷,如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使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泵血功能受損,難以通過常規治療恢復正常功能,增加了治療難度。
2. 心臟負荷過重:包括壓力負荷和容量負荷過重。長期高血壓未有效控制,心臟需克服更大阻力泵血,導致心肌肥厚,最終失代償;瓣膜關閉不全、先天性心臟病等可使心臟容量負荷增加,持續的負荷過重使心臟功能不斷惡化,治療效果不佳。
3. 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顫,可使心臟舒張期縮短,心室充盈不足,心輸出量減少;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也會影響心臟泵血,且心律失常與心力衰竭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加大治療複雜性。
4. 感染:肺部感染等常見感染可加重心臟負擔,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病原體及其毒素會損害心肌,影響心臟功能,同時感染引發的發熱、呼吸加快等會進一步增加心臟做功,使心力衰竭難以控制。
5. 治療依從性差:患者未按醫囑規律服藥、控制飲食,如自行增減藥物劑量、攝入過多鈉鹽等,導致病情反復或加重,影響治療效果,使心力衰竭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心力衰竭患者應重視自身病情,嚴格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定期復查,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