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損傷標誌物、心電圖變化、心臟超聲表現、病毒學檢查結果、心肌活檢結果等是心肌炎有意義的指標。
1. 心肌損傷標誌物: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cTn等。在心肌炎發生時,心肌細胞受損破裂,這些物質釋放入血,血液中其濃度會升高。CK-MB通常在發病後3-8小時開始升高,9-30小時達到峰值,48-72小時恢復正常;cTn升高更敏感且持續時間長,發病後3-12小時開始升高,24-48小時達高峰,10-14天恢復正常。
2. 心電圖變化:可出現ST段改變,如ST段抬高或壓低,T波倒置等,還可能有各種心律失常,像竇性心動過速、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不同類型的心電圖改變能反映心肌受損的部位和程度。
3. 心臟超聲表現:能觀察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可發現心肌增厚或變薄、心肌運動減弱、射血分數降低等情況,有助於判斷心肌受損範圍及心臟功能狀態。
4. 病毒學檢查結果:通過檢測血清中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如柯薩奇病毒抗體等,若恢復期抗體滴度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提示近期有病毒感染,對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有重要意義。
5. 心肌活檢結果:是診斷心肌炎的金標準,通過獲取心肌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能明確心肌炎症的類型、程度等,但因屬於有創檢查,臨床應用相對受限。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讓心臟得到充分恢復。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需嚴格按照醫生囑咐定期復查各項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