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和CT在成像原理、檢查方式、圖像特點、適用範圍、輻射劑量等方面存在不同。
1. 成像原理:造影是通過向體內引入造影劑,利用造影劑與周圍組織的密度差異來形成對比顯影;CT則是利用X線束對人體某一部位進行斷層掃描,探測器接收穿過人體後的X線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後重建出人體內部的橫斷面圖像。
2. 檢查方式:造影需將造影劑通過口服、靜脈注射或直接注入特定器官等途徑引入體內,然後在特定設備下觀察造影劑的分布情況;CT檢查時受檢者只需躺在檢查床上,保持靜止,CT設備圍繞人體旋轉掃描即可獲取數據。
3. 圖像特點:造影圖像是基於造影劑分布形成的整體影像,能直觀顯示器官的形態、輪廓及內部結構的大致情況;CT圖像是斷層圖像,可清晰顯示不同層面的組織結構,對細微結構的分辨能力較強。
4. 適用範圍:造影常用於胃腸道、血管等檢查,能較好地顯示這些器官的形態和功能;CT適用於全身多個部位的檢查,對骨骼、顱腦、胸部等部位的病變診斷有重要價值。
5. 輻射劑量:造影檢查的輻射劑量因檢查部位和使用的造影劑類型而異,一般相對較低;CT檢查由於是斷層掃描,輻射劑量通常比造影要高一些。
在進行造影或CT檢查前,應根據醫生建議做好準備工作。檢查後要注意休息,適當補充水分促進造影劑排出。若檢查後出現不適症狀,需及時告知醫生,遵循醫生的後續診療安排,以確保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