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症狀有嘔血、黑便、便血、頭暈、心慌等。
1. 嘔血:當消化道出血量較大、速度較快,血液反流至口腔被吐出。若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常表現為嘔血,顏色可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取決於血液在胃內停留時間,停留短為鮮紅色,停留長因胃酸作用呈暗紅色。
2. 黑便:血液在腸道內經過消化液作用,血紅蛋白中的鐵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鐵,使糞便顏色變黑,質地黏稠發亮,如同柏油樣,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現之一。
3. 便血:下消化道出血時,血液可隨糞便排出,顏色鮮紅,與糞便可相混或僅附著於糞便表面,出血量較大時可呈血性腹瀉。
4. 頭暈:消化道出血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腦組織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症狀,嚴重時可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暈厥。
5. 心慌:循環血量減少,心臟為維持正常血液循環,會加快跳動頻率,從而使人感到心慌。
出現消化道出血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期間需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日常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消化道負擔,誘發再次出血。保持良好的作息與心態,利於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