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和腸閉鎖在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徵、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腸梗阻病因多樣,可因腸粘連、腸道腫瘤、疝氣嵌頓、腸扭轉等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腸閉鎖多為先天性發育畸形,胚胎時期腸道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致使腸腔連續性中斷。
2. 臨床表現:腸梗阻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腹痛呈陣發性絞痛,嘔吐頻繁,腹脹程度不一;腸閉鎖出生後不久即出現頻繁嘔吐,嘔吐物含膽汁或為黃色液體,無胎糞排出,腹脹逐漸加重。
3. 影像學特徵:腸梗阻腹部X線可見多個氣液平面及擴張腸袢;腸閉鎖腹部X線常顯示典型的雙泡徵或多泡徵,即胃泡和擴張的十二指腸球部形成的雙泡影像,或多個含氣液平面的腸袢形成多泡影像。
4. 治療方法:腸梗阻治療根據病情選擇保守治療如胃腸減壓、補液、抗感染等,或手術解除梗阻;腸閉鎖一旦確診,通常需盡早進行手術治療,重建腸道連續性。
日常需關注病情變化,若接受手術治療,術後要注意傷口護理,防止感染。遵循醫生囑咐定期復查,瞭解腸道恢復情況。飲食方面,初期需禁食,待腸道功能恢復後,從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食用不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