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關節炎的治療方法通常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咬合調整、關節腔沖洗、手術治療等。
1. 藥物治療:牙關節炎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它能抑制體內的炎症介質產生,減輕牙關節處的炎症與疼痛;雙氯芬酸鈉腸溶片,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從而緩解疼痛與腫脹;塞來昔布膠囊,可特異性抑制環氧化酶-2,減輕炎症反應。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牙關節炎帶來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改善患者的不適 。
2. 物理治療:針對牙關節炎,熱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療手段。通過熱傳遞,使牙關節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炎性物質的吸收,緩解疼痛與肌肉緊張。按摩也有一定效果,專業人員對牙關節周圍肌肉進行按摩,能放鬆肌肉,減輕肌肉對關節的壓力,改善關節活動度。超短波等理療方式,利用高頻電磁場作用於牙關節部位,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3. 咬合調整:牙關節炎可能因咬合關係紊亂引發或加重。通過調整咬合,如磨改牙齒的外形,去除咬合干擾,使上下牙齒在咬合時受力均勻,避免局部壓力過大對牙關節造成損傷。還可製作咬合板,患者佩戴後能調整上下牙的接觸關係,減輕關節負擔,緩解關節內部的壓力,從而改善牙關節炎症狀。
4. 關節腔沖洗:對於牙關節炎患者,關節腔沖洗能有效改善病情。通過向牙關節腔內注入生理鹽水等沖洗液,將關節腔內的炎性介質、代謝廢物等沖洗出來,降低關節腔內的炎症因子濃度,減輕炎症反應。同時,沖洗液還能起到潤滑關節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緩解疼痛與不適。
5. 手術治療:當牙關節炎病情嚴重,經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如關節鏡手術,通過微小切口插入關節鏡,醫生能直接觀察關節內部結構,清理關節內的病變組織、增生滑膜等,改善關節功能。開放性手術則適用於更複雜的情況,如關節結構嚴重破壞時,可進行關節重建等操作,恢復關節的正常形態與功能。
牙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牙關節,減少咀嚼過硬食物。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防止口腔炎症加重病情。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定期復診,以便醫生及時瞭解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