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皮疹紅斑期特徵包括斑疹、丘疹、水皰、膿皰、結痂等。
1. 斑疹:猴痘皮疹紅斑期最初表現為斑疹,即皮膚表面出現的紅色、平坦的小區域,直徑通常小於1釐米,顏色多為淡紅色至鮮紅色,邊界可清晰或稍模糊,一般不高出皮膚表面,按壓時可褪色,這是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充血所致,可散在分布於身體各處,以頭面部、四肢等部位較為常見。
2. 丘疹:隨著病情發展,斑疹可逐漸演變為丘疹。丘疹是一種局限性、實質性、隆起於皮膚表面的損害,大小不一,通常比斑疹稍大,可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質地較硬,顏色可與周圍皮膚相近或略深,表面可光滑或粗糙,觸摸時有明顯的凸起感。
3. 水皰:丘疹進一步發展會形成水皰。水皰為含有清亮液體的圓形或橢圓形隆起,皰壁較薄,容易破裂,皰液起初澄清,之後可能因炎症反應等變得稍渾濁,水皰周圍常有紅暈,大小從針尖大小到數毫米不等。
4. 膿皰:水皰內的液體逐漸變得渾濁,形成膿皰。膿皰內含有膿性滲出物,顏色多為黃色或黃白色,皰壁較厚,周圍紅暈明顯,膿皰破潰後可流出膿性分泌物,伴有一定的異味。
5. 結痂:膿皰乾涸後會形成結痂。痂皮通常為黃褐色或黑褐色,質地較硬,附著在皮膚表面,隨著時間推移,痂皮會逐漸脫落,露出新生的皮膚組織。
猴痘皮疹紅斑期症狀多樣且有一定發展過程。日常需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及患者。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診斷、隔離與治療,防止病情延誤及病毒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