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時腳抽筋可能是熱身不足、寒冷刺激、過度疲勞、姿勢不當、缺鈣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拉伸、保暖、休息、調整姿勢、補鈣等。
1. 熱身不足:游泳前若沒有充分活動身體,肌肉還處於相對僵硬狀態,突然進入水中進行劇烈運動,就容易引發腳抽筋。應在下水前進行至少15分鐘的全身性熱身活動,像活動腳踝、膝關節,做高抬腿、弓步走等動作,讓身體各部位肌肉得到充分預熱,降低抽筋幾率。
2. 寒冷刺激:水溫過低會使腳部肌肉受到強烈刺激,導致肌肉痙攣。當遇到這種情況,要盡快上岸,用乾毛巾擦乾身體,然後用熱水袋或熱毛巾對抽筋部位進行熱敷,每次熱敷15 - 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
3. 過度疲勞:長時間游泳或在游泳過程中用力過猛,會使腳部肌肉過度疲勞,代謝廢物堆積,從而引發抽筋。此時應立即停止游泳,上岸休息,可對抽筋部位進行輕柔按摩,從腳踝向小腿方向輕輕揉捏,幫助放鬆肌肉,減輕疲勞感。
4. 姿勢不當:游泳時姿勢不正確,如腳部過度用力或扭曲,會使局部肌肉受力不均,引發抽筋。要及時調整游泳姿勢,保持身體平衡和動作協調,避免腳部肌肉過度受力。日常可通過練習標準游泳動作,提高姿勢的正確性。
5. 缺鈣:身體缺鈣會導致肌肉興奮性增加,容易出現抽筋現象。可通過飲食補鈣,多吃牛奶、豆製品、蝦皮等富含鈣的食物。也可遵醫囑服用碳酸鈣D3片、維D鈣咀嚼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等補充鈣質,同時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游泳時要做好充分準備,注意保暖,合理控制運動強度和姿勢。日常注重飲食均衡,適當補鈣,若經常出現腳抽筋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確保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