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鏡後出現氣胸可能是操作損傷、肺部基礎疾病、劇烈咳嗽、氣壓變化、自身解剖結構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守觀察、胸腔閉式引流等。
1. 操作損傷:支氣管鏡操作過程中,若器械不小心損傷臟層胸膜或肺組織,就可能導致氣體進入胸腔引發氣胸。對於少量氣胸,可遵醫囑臥床休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氣胸量較大,可能需進行胸腔閉式引流,將胸腔內氣體引出,促進肺復張。
2. 肺部基礎疾病:本身存在肺氣腫、肺大皰等肺部基礎疾病的患者,支氣管鏡檢查時,氣道壓力變化等因素易導致肺大皰破裂,進而引發氣胸。治療時,除了常規的吸氧等支持治療外,遵醫囑可使用氨溴索片促進痰液排出,避免氣道堵塞加重氣胸;若疼痛明顯,可使用布洛芬膠囊止痛;還可使用頭孢克肟顆粒預防感染。
3. 劇烈咳嗽:支氣管鏡檢查後,患者因氣道受刺激出現劇烈咳嗽,導致胸腔內壓力急劇升高,使肺泡破裂形成氣胸。此時要盡量安撫患者情緒,減少咳嗽,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可待因糖漿止咳,同時密切監測生命體徵,根據氣胸嚴重程度決定是否進行進一步處理。
4. 氣壓變化:檢查後患者所處環境氣壓突然改變,如從高壓環境快速進入低壓環境,可能促使氣胸發生。患者需盡快轉移至穩定氣壓環境,若氣胸較輕,可先觀察,若症狀加重,需及時就醫進行相應處理,如胸腔穿刺抽氣等。
5. 自身解剖結構異常:部分患者自身肺部解剖結構存在異常,如胸膜粘連薄弱等,增加了支氣管鏡後氣胸的發生風險。對於這類患者,治療方案需綜合評估,可能包括保守治療和必要時的手術干預,術後要注意傷口護理,避免感染。
支氣管鏡後出現氣胸,患者要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用力咳嗽。日常要保持規律作息,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嚴格按照醫生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