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肌肉酸痛可能是乳酸堆積、肌肉拉傷、延遲性肌肉酸痛、電解質失衡、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休息、冷敷熱敷、補充營養等。
1. 乳酸堆積:運動時身體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大量乳酸在肌肉中堆積就會引起酸痛。這是較為常見的情況,一般通過適當休息,讓身體自行代謝乳酸,同時可進行溫和的拉伸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乳酸排出,通常幾天後酸痛會自然緩解。
2. 肌肉拉傷:運動過程中用力過猛或姿勢不當,可能導致肌肉拉傷引發疼痛。輕度拉傷可在傷後 24 小時內冷敷,減輕腫脹和疼痛,24 小時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和恢復。遵醫囑使用雲南白藥膏、紅花油、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塗抹或貼敷在拉傷部位,起到消腫止痛作用。
3. 延遲性肌肉酸痛:運動後 24 至 72 小時出現的肌肉酸痛,主要因運動對肌肉纖維造成微小損傷,身體產生炎症反應所致。可進行按摩放鬆肌肉,也可泡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疼痛明顯時,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片緩解疼痛。
4. 電解質失衡:運動中大量出汗,會導致鈉、鉀等電解質丟失,引起肌肉興奮性改變而酸痛。及時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如運動飲料,也可適量吃些香蕉、橙子等富含鉀的水果,維持電解質平衡,緩解酸痛。
5. 感染:身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在運動後可能使肌肉酸痛症狀加重。需明確感染源,針對病因治療。如病毒感染可遵醫囑服用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細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
運動後出現肌肉酸痛,若症狀較輕可先採取上述方法緩解。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日常運動要做好熱身和拉伸,合理控制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