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耳朵聽力差可能是耵聹堵塞、外耳道炎、中耳炎、突發性耳聾、聽神經損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清理耵聹、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耵聹堵塞:耵聹俗稱耳屎,若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會在外耳道內積聚,堵塞耳道,影響聲音傳導,導致聽力下降。可前往醫院,由專業醫生使用耵聹鈎、鑷子等工具直接取出耵聹;若耵聹較硬,難以直接取出,可先使用5%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耵聹,每日3 - 5次,每次滴入5 - 10滴,待耵聹軟化後,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將其清除。
2. 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膚的瀰漫性炎症,多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炎症刺激可導致外耳道充血、腫脹,甚至有分泌物堵塞,影響聽力。細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遵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真菌感染引起的,可遵醫囑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聯苯苄唑乳膏塗抹外耳道。同時要保持外耳道清潔乾燥,避免挖耳。
3. 中耳炎:中耳發生的炎症,可分為分泌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等。分泌性中耳炎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礙等引起,中耳腔內有積液,影響聲音的傳導。可遵醫囑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積液排出,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減輕鼻腔及咽鼓管黏膜腫脹,必要時進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開置管術。化膿性中耳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有耳痛、流膿等症狀,遵醫囑用雙氧水清洗外耳道膿性分泌物,然後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滴耳。
4. 突發性耳聾:原因不明的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能與內耳血管痙攣、血栓形成等有關。一旦發生,應盡早治療,可遵醫囑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靜脈滴注、甲鈷胺片營養神經、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內耳循環。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噪音環境。
5. 聽神經損傷:多因頭部外傷、藥物中毒等引起。聽神經受損後,聲音信號無法正常傳導至大腦,導致聽力下降。對於頭部外傷引起的,需積極治療原發病;藥物中毒引起的,要立即停用相關藥物。可遵醫囑使用維生素B1片、維生素B12片、胞磷膽鹼鈉膠囊等營養神經藥物促進神經修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耳朵,避免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減少使用耳機時間,保持耳部清潔,避免耳部進水。同時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按時服藥、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