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唇腫了可能是局部摩擦、過敏、外陰炎、前庭大腺炎、外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潔、避免刺激、使用藥物等。
1. 局部摩擦:長時間騎行、緊身衣物等過度摩擦陰唇,導致局部組織充血腫脹。應盡量選擇寬松舒適的棉質內褲和衣物,避免長時間騎行等摩擦行為。保持外陰清潔,用溫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產品。若腫脹較輕,一般通過減少摩擦、適當休息可逐漸緩解;若腫脹明顯,遵醫囑使用復方黃柏液塗劑、康復新液、紅霉素軟膏等藥物促進恢復。
2. 過敏:接觸衛生巾、避孕套、新內褲材質等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致使陰唇腫。需及時明確並遠離過敏原,用清水沖洗外陰,去除殘留過敏原。症狀較輕者,可局部冷敷緩解不適;症狀較重時,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等抗過敏藥物。
3. 外陰炎:不注意外陰衛生,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炎症,造成陰唇腫。要注意外陰清潔,勤換內褲,保持外陰乾燥。根據病原體類型用藥,如細菌性外陰炎,遵醫囑使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霉菌性外陰炎,遵醫囑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栓。
4. 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開口堵塞,細菌感染引起炎症,導致陰唇局部腫脹。早期可進行局部熱敷,促進炎症吸收。若形成膿腫,需及時就醫切開引流。同時,遵醫囑口服頭孢克肟膠囊、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5. 外傷:外力撞擊等外傷致使陰唇局部血管破裂、組織損傷而腫脹。受傷後應立即局部冷敷,減少出血和腫脹;24小時後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和淤血吸收。若有傷口,要及時清創處理,遵醫囑塗抹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陰唇腫了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乾爽,避免搔抓和摩擦。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防止加重症狀或引起交叉感染。飲食上盡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腫脹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疼痛加劇、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