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腫脹的時間一般在 2 周-6 周。具體時間因骨折的嚴重程度、部位以及個人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簡單的骨折且身體狀況較好者,腫脹可能 2 周左右消退;而複雜骨折或身體恢復能力較差的人,腫脹可能持續 6 周甚至更久。
骨折發生後,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同時周圍組織受到損傷,引發炎症反應,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從而導致腫脹。身體會啓動自我修復機制,開始對損傷部位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血腫逐漸被吸收,炎症也會慢慢消退,腫脹便會隨之減輕。
骨折部位不同,腫脹時間也有差異。比如手腕等部位骨折,血液循環相對豐富,腫脹消退相對較快;而小腿等部位,血液循環相對較差,腫脹持續時間可能就會更長。骨折嚴重程度也影響腫脹時間,輕微骨折對周圍組織損傷小,腫脹消退快;嚴重的粉碎性骨折,周圍組織損傷嚴重,腫脹時間就會延長。另外,個人身體狀況也很關鍵,年輕人身體機能好,新陳代謝快,腫脹消退得也快;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恢復能力弱,腫脹可能持續更久。
骨折後要注意休息,將患肢抬高,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幫助身體恢復。同時,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骨折愈合情況和腫脹消退情況,確保身體能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