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晚上更嚴重與自主神經功能變化、激素水平波動、睡眠呼吸暫停、血容量改變、夜間活動等有關。
1. 自主神經功能變化:夜間人體的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相對增強。這種自主神經功能的轉變會影響心臟的電活動,使心臟的節律調節受到影響,容易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或加重已有的心律失常症狀。比如一些人在夜間會出現心動過緩等情況。
2. 激素水平波動:夜晚人體的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像褪黑素分泌增加,皮質醇等激素水平改變。這些激素的波動會對心臟的傳導系統和心肌細胞產生影響,干擾心臟正常的電信號傳導,進而引發或加重心律失常。
3. 睡眠呼吸暫停:睡眠過程中出現呼吸暫停時,身體會處於缺氧狀態,這會刺激心臟,導致心臟的電生理活動異常,引發心律失常。而且呼吸暫停還會引起胸腔內壓力變化,影響心臟的血液回流,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促使心律失常發作。
4. 血容量改變:夜間人體水分通過呼吸、出汗等方式丟失,血液相對濃縮,血容量減少。這會導致心臟灌注和血液動力學發生變化,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
5. 夜間活動:夜間睡眠中可能會有翻身、做噩夢等活動,這些會使身體突然受到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臟跳動異常,讓心律失常症狀變得更明顯。
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睡前劇烈運動和情緒波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如果心律失常症狀嚴重或頻繁發作,務必及時就醫,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檢查和治療,定期復診,以便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