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打呼嚕可能是睡姿不當、肥胖、腺樣體肥大、鼻腔疾病、喉部疾病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睡姿、控制體重、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
1. 睡姿不當:若寶貝睡覺時頭頸部姿勢不正確,如過度後仰或側臥時擠壓氣道,會導致氣道狹窄,引起打呼嚕。應幫助寶貝保持正確睡姿,盡量採取側臥位,可在背部放置小枕頭輔助固定,避免仰臥,減少舌根後墜對氣道的壓迫,從而改善打呼嚕情況。
2. 肥胖:肥胖會使寶貝咽部脂肪堆積,導致氣道變窄,氣流通過時受阻引發打呼嚕。要合理控制寶貝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如油炸食品、甜品等,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比例。同時鼓勵寶貝多參加體育活動,像跑步、跳繩、游泳等,減輕體重,緩解氣道狹窄。
3. 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因反復炎症刺激發生病理性增生,堵塞後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導致打呼嚕。症狀較輕時,可遵醫囑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鼻淵通竅顆粒,減輕腺樣體炎症和腫脹。若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考慮手術切除腺樣體。
4. 鼻腔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會使鼻腔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堵塞鼻腔,引起打呼嚕。過敏性鼻炎可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糖漿、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孟魯司特鈉顆粒進行治療;鼻竇炎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乾混懸劑、桉檸蒎腸溶軟膠囊、糠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同時可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清除分泌物。
5. 喉部疾病:如喉軟骨軟化症,會導致喉部結構不穩定,吸氣時喉部組織塌陷,引起打呼嚕。對於症狀較輕的寶貝,一般隨著年齡增長可自行緩解,平時要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來改善喉部結構。
日常要注意保持寶貝生活環境清潔衛生,定期打掃房間、更換床單被罩,減少過敏原和灰塵。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鼓勵寶貝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若打呼嚕情況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