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漏尿可能是盆底肌鬆弛、肥胖、泌尿系統感染、膀胱過度活動症、先天性尿道畸形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盆底肌訓練、控制體重、藥物治療、行為療法、手術治療等。
1. 盆底肌鬆弛:多因妊娠分娩、年齡增長等導致盆底肌支持功能下降。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即收縮盆底肌肉3秒後放鬆,重復進行,每天3組,每組10 - 15次。也可到醫院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利用電刺激等促進盆底肌恢復。還可遵醫囑使用補中益氣顆粒,每次6克,每日3次;鹽酸米多君片,初始劑量2.5mg,每日2 - 3次;縮泉膠囊,一次6粒,一日3次。
2. 肥胖:體重過重會增加腹部壓力,對膀胱產生壓迫。應合理控制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同時加強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鐘,逐漸減輕體重,緩解對膀胱的壓力。
3. 泌尿系統感染:細菌感染引發炎症,刺激膀胱導致漏尿。要注意個人衛生,增加水分攝入,促進排尿衝刷細菌。遵醫囑服用左氧氟沙星膠囊,一次0.5g,每日1次;頭孢克肟分散片,一次0.1g,每日2次;三金片,一次3片,一日3 - 4次,以控制感染。
4. 膀胱過度活動症:膀胱逼尿肌不穩定,頻繁收縮引起。可進行膀胱訓練,逐漸延長排尿間隔時間。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質。遵醫囑使用托特羅定片,一次2mg,每日2次;索利那新片,一次5mg,每日1次;米拉貝隆緩釋片,一次50mg,每日1次。
5. 先天性尿道畸形:尿道發育異常影響正常排尿功能。一般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根據具體畸形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術後做好護理,預防感染,促進恢復。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憋尿,注意會陰部清潔衛生。適當進行體育鍛鍊,但要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恢復情況,若症狀加重或出現其他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