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出血可能是外傷、感染、結石、血管病變、先天畸形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
1. 外傷:因撞擊、穿刺等外傷導致腎出血,輕微損傷時,應絕對臥床休息,密切監測生命體徵、血尿變化等。遵醫囑使用雲南白藥膠囊,可化瘀止血;氨甲環酸片,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達到止血效果;酚磺乙胺注射液,可增強血小板功能。若出血嚴重、腎臟破裂等,則需手術修復或切除部分腎臟組織。
2. 感染:腎臟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襲引發炎症導致出血。積極控制感染,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對常見細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片,可抑制細菌DNA旋轉酶;頭孢克肟顆粒,能破壞細菌細胞壁。同時,要注意休息,多飲水促進排尿衝刷細菌,必要時根據藥敏試驗調整用藥。
3. 結石:腎結石在移動過程中損傷腎盂黏膜引起出血。較小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多運動促進排出,遵醫囑服用排石顆粒,有助於結石排出;腎絞痛發作時,可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止痛;坦索羅辛膠囊能鬆弛輸尿管平滑肌利於結石排出。較大結石則需體外衝擊波碎石或手術取石。
4. 血管病變:如腎動脈粥樣硬化、腎靜脈血栓形成等。對於腎動脈粥樣硬化,要控制基礎疾病,遵醫囑服用阿托伐他汀鈣片穩定斑塊;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貝那普利片控制血壓。腎靜脈血栓形成,可遵醫囑使用肝素鈉注射液抗凝,華法林鈉片長期抗凝,必要時進行介入溶栓治療。
5. 先天畸形:如多囊腎等導致腎出血。對於症狀較輕者,主要是對症治療,控制血壓,遵醫囑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纈沙坦膠囊、氨氯地平片等降壓藥物。若囊腫破裂出血嚴重,可考慮手術去頂減壓等治療。
腎出血患者治療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防止再次出血。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定期復查腎功能、腎臟超聲等,以便及時發現異常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