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黏膜糜爛出血可能是空氣乾燥、用力擤鼻、鼻腔炎症、鼻中隔偏曲、外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環境濕度、避免不良習慣、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空氣乾燥:空氣過於乾燥會使鼻腔黏膜水分流失,變得脆弱易出血。可使用空氣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保持在 40% - 60% 左右,也可在鼻腔內塗抹復方薄荷油滴鼻液、紅霉素眼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起到滋潤和保護黏膜的作用,促進黏膜修復,減少出血幾率。
2. 用力擤鼻:用力擤鼻會對鼻腔黏膜造成較大壓力,導致黏膜破損出血。應改變這一不良習慣,輕柔處理鼻腔分泌物。若有鼻痂,可先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待鼻痂軟化後輕輕擤出,避免強行用力損傷黏膜。
3. 鼻腔炎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鼻腔炎症會使鼻腔黏膜處於充血、水腫狀態,容易糜爛出血。遵醫囑使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進行治療,減輕炎症反應,緩解黏膜充血,降低出血風險。
4.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處黏膜較薄,受氣流衝擊等影響易糜爛出血。症狀較輕時可採取保守治療,如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若症狀嚴重,頻繁出血,則需考慮手術治療,如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以改善鼻腔結構,減少對黏膜的刺激。
5. 外傷:挖鼻、碰撞等外傷會直接損傷鼻腔黏膜導致出血。應避免挖鼻等危險行為,若因外傷導致出血,可先用乾淨棉球壓迫止血,若出血不止需及時就醫。對於損傷處,可遵醫囑塗抹康復新液、雲南白藥粉、莫匹羅星軟膏促進愈合,預防感染。
日常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適度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提高鼻腔黏膜的抵抗力,降低鼻腔黏膜糜爛出血的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