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皮膚乾燥起皮可能是皮膚發育不完善、環境因素、過度清潔、皮膚疾病、營養缺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皮膚護理、改善環境、調整清潔方式、治療疾病、補充營養等。
1. 皮膚發育不完善:嬰兒皮膚角質層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鎖水能力較差,容易導致皮膚乾燥起皮。日常要注意給嬰兒使用溫和、無刺激的嬰兒專用護膚品,如嬰兒潤膚霜、嬰兒油等,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控制在 37 - 40℃,時間 5 - 10 分鐘即可,洗完後及時擦乾塗抹護膚品。
2. 環境因素:秋冬季節空氣乾燥、室內溫度過高或濕度過低等環境因素,會加速嬰兒皮膚水分流失,引起乾燥起皮。可使用加濕器將室內濕度保持在 40% - 60%,根據季節和室內溫度合理增減嬰兒衣物,避免過熱。外出時注意給嬰兒做好防護,避免冷風直吹。
3. 過度清潔:頻繁給嬰兒洗澡、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浴產品,會破壞皮膚的油脂層,導致皮膚乾燥。減少洗澡頻率,夏季可每天洗 1 次,冬季 2 - 3 天洗 1 次。選擇溫和、弱酸性的嬰兒專用洗浴產品,避免使用成人洗浴用品。
4. 皮膚疾病:如嬰兒濕疹、魚鱗病等皮膚疾病也會造成皮膚乾燥起皮。嬰兒濕疹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魚鱗病可遵醫囑外用尿素霜、維 A 酸乳膏、水楊酸軟膏。同時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
5. 營養缺乏:嬰兒缺乏維生素 A、維生素 B 族等營養素,可能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導致皮膚乾燥。母乳餵養的媽媽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蔔、菠菜、動物肝臟等。人工餵養的嬰兒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維生素制劑。
日常要多關注嬰兒皮膚狀況,根據不同病因採取相應措施。若皮膚乾燥起皮情況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紅斑、瘙癢、發熱等,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