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寶寶肚子老是咕嚕咕嚕響,可能是胃腸發育不完善、餵養不當、腹部著涼、腸道菌群失調、乳糖不耐受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餵養方式、做好腹部保暖、補充益生菌等。
1. 胃腸發育不完善:一個月的寶寶胃腸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腸道蠕動不規律,容易出現肚子咕嚕響的情況。這是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寶寶成長會逐漸改善。平時可適當給寶寶做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輕輕按摩,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2. 餵養不當:餵奶姿勢不正確、寶寶吃奶過急過快,會吸入過多空氣,導致肚子咕嚕響。餵奶時要讓寶寶含住整個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避免吸入過多空氣。餵完奶後,將寶寶竪抱,輕拍背部,排出胃內空氣。若寶寶是奶粉餵養,要注意奶嘴孔大小合適。
3. 腹部著涼:寶寶腹部保暖不到位,著涼後會引起腸道蠕動加快,肚子發出咕嚕聲。要注意給寶寶腹部保暖,根據天氣增減衣物,睡覺時可給寶寶穿上肚兜或蓋好被子。也可用溫熱的毛巾熱敷寶寶腹部,但要注意溫度,避免燙傷。
4. 腸道菌群失調:寶寶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若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如使用抗生素等,易導致菌群失調,引起肚子咕嚕響。可遵醫囑服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調節腸道菌群,改善症狀。
5. 乳糖不耐受:寶寶體內缺乏乳糖酶,不能完全消化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會出現肚子咕嚕響、腹瀉等症狀。可遵醫囑給寶寶服用乳糖酶制劑,如兒歌乳糖酶滴劑、愛寶乳糖酶膠囊、亦貝安乳糖酶顆粒等,幫助消化乳糖。若症狀嚴重,可能需更換無乳糖奶粉。
日常要多關注寶寶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和大便情況。注意餵奶的量和頻率,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和濕度。若寶寶肚子咕嚕響的情況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嘔吐、發熱等,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