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時產生腹痛的原因較為複雜,常見的有在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開始運動時速度過快、強度過大等,使得內臟器官的功能還沒有提高到應有的運動水平就加大了運動強度,特別是心肌力量較差時,搏動無力,影響靜脈血回流,下腔靜脈壓力上升,肝靜脈回流受阻,從而引起肝脾淤血腫脹,增加了肝脾被膜張力,以致產生牽扯性疼痛;運動中呼吸節律紊亂,深度不夠,致使呼吸肌疲勞和痙攣,刺激了呼吸肌中的感受器,而產生疼痛;飯後過早參加運動、運動前吃得過飽、喝水過多或空腹運動,都可能引起胃腸痙攣,從而導致腹痛;運動時大量排汗,使體內鹽分隨汗液排出,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引起腹部肌肉興奮性增高,發生痙攣性疼痛;腹部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膽囊炎、胃潰瘍或慢性闌尾炎等,在運動時受到震動,病變部位受到刺激,也會引起疼痛等。
1. 準備活動不充分及運動強度過大:運動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當出現腹痛時,應降低運動強度,深呼吸,調整呼吸節律,用手按壓疼痛部位,彎腰慢跑一段距離,一般疼痛即可消失。
2. 呼吸節律紊亂:加深呼吸,調整呼吸節奏,盡量用鼻呼吸,避免張嘴大口呼吸,可減輕疼痛。
3. 飲食問題:運動前應避免吃得過飽、喝大量水或空腹運動,飯後應間隔一段時間再進行運動。若出現腹痛,可適當休息,按摩腹部,緩解痙攣。
4. 電解質紊亂:運動中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飲用適量的運動飲料。若發生腹痛,可停止運動,休息並補充電解質。
5. 腹部慢性疾病:若本身患有腹部慢性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中出現腹痛,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及時就醫。
在運動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避免在飯後或飢餓時進行劇烈運動。如果運動中出現腹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停止運動,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緩解。若腹痛症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