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脫落等問題。治療慢性牙周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項:口腔衛生指導、潔治術、刮治術、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口腔衛生指導: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治療慢性牙周炎的基礎。患者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使用牙線、牙縫刷等輔助清潔工具,以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殘渣,減少對牙周組織的刺激。
2.潔治術:通過超聲波潔牙機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牙菌斑和色素等,減輕牙齦炎症。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內常有大量的牙石和菌斑,潔治術可以有效地清除這些致病因素,改善牙周組織的健康狀況。常用的潔牙劑有碳酸氫鈉潔牙劑、過硼酸鈉潔牙劑等。
3.刮治術:在潔治術的基礎上,使用刮治器械去除牙周袋內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並平整根面,以消除牙周袋內的炎症,促進牙周組織的愈合。刮治術可以深入到牙周袋內,清除潔治術無法到達的部位的致病因素,對於慢性牙周炎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4.藥物治療:對於炎症較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可在局部或全身使用藥物輔助治療。局部用藥如米諾環素軟膏、碘甘油、派麗奧軟膏等,可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提高藥物濃度,增強療效。全身用藥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四環素片等,可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牙周組織,發揮抗炎作用。但需遵醫囑用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
5.手術治療:對於經過基礎治療後牙周袋仍較深、牙槽骨吸收明顯的患者,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如牙周翻瓣術、牙周植骨術等。手術治療可以直視下清除牙周袋內的病變組織,修整牙槽骨外形,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和修復。
慢性牙周炎的治療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醫生,堅持治療,並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治,有助於預防和控制慢性牙周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