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是指人體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液體積聚使組織腫脹。常見的引起水腫的原因包括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特發性水腫等。
1. 心源性水腫:是由於心臟功能障礙引發的體循環淤血,使靜脈壓增高,導致水腫。常見於右心衰竭。治療需改善心臟功能,如使用利尿劑減輕心臟負擔,使用血管擴張劑改善心臟供血等。
2. 腎源性水腫:主要是由於腎臟疾病導致水鈉瀦留和蛋白尿,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出現水腫。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等。治療重點是治療腎臟疾病,根據病情使用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等藥物。
3. 肝源性水腫:多是肝硬化等肝臟疾病導致的肝功能減退,引起蛋白合成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出現腹水及下肢水腫。治療包括保肝治療、補充白蛋白、使用利尿劑等。
4. 營養不良性水腫:長期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入不足,導致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產生水腫。改善營養狀況,增加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是主要的解決辦法。
5. 特發性水腫:原因不明,可能與內分泌功能失調、直立體位的反應異常有關。一般採取限制鈉鹽攝入、適當休息、抬高下肢等措施緩解症狀。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等。如出現水腫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