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張熱和稽留熱是臨床上常見的兩種發熱類型,區別如下:
1.體溫波動範圍:
弛張熱的體溫在一天內波動較大,常在39℃以上,24小時內體溫波動範圍超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稽留熱的體溫則持續在39℃ - 40℃以上,24小時內體溫波動範圍不超過1℃。
2.常見疾病:
弛張熱多見於敗血症、風濕熱、重症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症等;稽留熱常見於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
3.發熱特點:
弛張熱的發熱特點是高熱與正常體溫交替出現;稽留熱的特點是高熱持續不退。
4.對身體的影響:
弛張熱由於體溫波動較大,可能對身體的代謝和調節功能產生較大影響;稽留熱持續的高熱可能會對身體的多個系統造成損害,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
5.治療
對於弛張熱和稽留熱,治療方法因病而異。一般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抗感染、抗風濕等。同時,也需要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如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以減輕發熱對身體的損害。
無論是弛張熱還是稽留熱,都需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在發熱期間,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以利於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