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紅腫可能是局部感染、縫線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過敏反應、外力摩擦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抗感染、拆除縫線、改善循環、抗過敏、減少摩擦等。
1. 局部感染:術後護理不當,細菌易侵入刀口引發感染致紅腫。保持刀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輕度感染,可用碘伏消毒,塗抹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夫西地酸乳膏,遵醫囑用藥。若感染嚴重,有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醫,可能需清創處理並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克肟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左氧氟沙星片,遵醫囑服用。
2. 縫線刺激:縫線作為異物,會對周圍組織產生刺激引起紅腫。若確定是縫線刺激,可在醫生評估後拆除縫線。拆除後做好局部消毒,使用創可貼或無菌紗布覆蓋,定期更換,防止新的感染。
3. 局部血液循環不暢:術後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局部受壓,影響刀口處血液循環,導致紅腫。適當活動肢體,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可進行局部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促進血液循環。
4. 過敏反應:對敷料、消毒劑等物質過敏,會出現紅腫。明確過敏原後,避免再次接觸。症狀較輕者,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遵醫囑使用。症狀嚴重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過敏藥物,遵醫囑服用。
5. 外力摩擦:衣物摩擦、肢體活動過度等外力因素,可使刀口紅腫。選擇寬松、柔軟的衣物,減少對刀口的摩擦。避免劇烈運動和大幅度肢體活動,防止外力再次刺激刀口。
術後要密切關注刀口情況,保持刀口清潔,按醫生要求定期換藥。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刀口愈合。若紅腫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發熱、疼痛加劇等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