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 44℃ - 50℃的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的創面疼痛感不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因為在低溫的持續作用下,人體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會逐漸適應並變得麻痹,導致對熱刺激的反應減弱,使得在受傷初期往往不易察覺。當發現時,皮膚已經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傷。
低溫燙傷常見於冬季,比如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時,如果長時間接觸皮膚,就可能導致低溫燙傷。一些理療設備,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為了避免低溫燙傷,我們在使用取暖設備時,應該注意控制時間和溫度,避免長時間接觸皮膚。如果需要使用熱敷等理療方法,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果不慎發生了低溫燙傷,應及時用冷水沖洗創面進行降溫處理,並盡快就醫。醫生會根據燙傷的程度進行相應的治療,以促進創面的愈合,減少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我們要提高對低溫燙傷的認識,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一旦發生燙傷,要及時正確地處理,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