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栓是指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多發生於50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
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於中老年人,其病因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當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血流減慢時,血小板、纖維蛋白等物質容易在血管壁上沈積,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堵塞腦血管,就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如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
腦血栓的症狀多種多樣,取決於梗死的部位和範圍。常見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口角歪斜、視力模糊、頭痛、嘔吐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頭顱CT、磁共振等檢查,以明確診斷,並盡早進行治療。
對於腦血栓的治療,早期主要是溶栓治療,以盡快溶解血栓,恢復腦血流。還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腦循環、保護神經等治療措施。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醫生,按時服藥,定期復查。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腦血栓的發生,應該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強體質;戒煙限酒,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定期進行體檢。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腦血栓的發病風險,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