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梗,即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一種類型。它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部的小穿通動脈,在長期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基礎上,血管壁發生病變,導致管腔閉塞,形成小的梗死灶。
腔隙性腦梗死的病灶一般較小,直徑多在0.2至15毫米之間。由於病灶較小,很多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乏力、言語不清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者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
腔隙性腦梗死的診斷主要依靠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如果發現腦部有小的梗死灶,結合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即可診斷為腔隙性腦梗死。
對於腔隙性腦梗死的治療,主要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等治療。同時,患者還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如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
腔隙性腦梗死雖然病灶較小,但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以預防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控制危險因素,以降低腔隙性腦梗死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