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被開水燙傷脫皮起泡可能是家長看護疏忽、孩子好奇心強、熱水放置不當、防護措施不足、意外碰撞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及時降溫、保護創面、合理用藥等。
1. 家長看護疏忽:小孩子缺乏對危險的認知,若家長未能時刻留意,孩子就容易接觸到開水導致燙傷。發現燙傷後,應迅速將燙傷部位在流動的涼水下沖洗 15 - 30 分鐘,以降低局部溫度,減輕疼痛和損傷。可遵醫囑塗抹濕潤燒傷膏、京萬紅軟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創面愈合。
2. 孩子好奇心強:小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探索,可能會因好奇去觸碰熱水容器。沖洗降溫後,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輕輕覆蓋創面,避免摩擦和感染。若疼痛明顯,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雙氯芬酸鈉栓來緩解疼痛。
3. 熱水放置不當:將熱水瓶、熱湯等放在孩子容易夠到的地方,增加了燙傷風險。對於小水泡,不要自行挑破,讓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在嚴格消毒下,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泡液。可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顆粒、阿奇霉素乾混懸劑預防感染。
4. 防護措施不足:家中沒有安裝防止孩子接觸熱水源的防護裝置。保持創面清潔乾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若創面有滲出,可遵醫囑使用康復新液、復方黃柏液塗劑、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濕敷。
5. 意外碰撞:孩子在活動中不小心碰撞到熱水容器而被燙傷。燙傷嚴重時,需及時送往醫院處理。在送醫途中,繼續用涼水沖洗或冷敷。後續治療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
燙傷後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體溫等情況,若出現發熱、創面紅腫加重、滲出增多等異常,應及時就醫。同時,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避免孩子因疼痛哭鬧而影響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