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後乳頭變大應根據哺乳刺激、局部摩擦、乳腺導管擴張、乳頭炎、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日常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哺乳刺激:哺乳期乳腺為滿足嬰兒需求,乳腺組織增生,乳頭也會相應增大,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停止哺乳後,乳腺組織逐漸萎縮,但乳頭難以完全恢復到孕前狀態。可經常乳頭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乳頭恢復彈性;也可使用乳頭修復霜,塗抹後輕輕按摩至吸收,促進乳頭肌膚修復。
2. 局部摩擦:哺乳期內衣選擇不當、材質粗糙,或日常活動中乳頭與衣物頻繁摩擦,會導致乳頭組織增生、變大。選擇柔軟、舒適、合適尺碼的內衣,減少對乳頭的摩擦;若乳頭因摩擦出現輕微破損,可遵醫囑塗抹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預防感染,促進恢復。
3. 乳腺導管擴張:乳腺導管擴張會使乳頭出現增大、溢液等表現。可能與乳腺導管排泄障礙、細菌感染等有關。症狀較輕時,可通過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若合併感染,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片、羅紅霉素分散片控制炎症;病情嚴重時可能需手術治療。
4. 乳頭炎:乳頭清潔不當、嬰兒吸吮姿勢不正確等易引發乳頭炎,炎症刺激可導致乳頭腫大。保持乳頭清潔,每次哺乳前後用溫水清洗乳頭;若乳頭炎較輕,可遵醫囑塗抹康復新液、復方黃柏液塗劑、爐甘石洗劑緩解症狀;若炎症較重,需遵醫囑口服抗生素治療。
5.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多發生於乳暈下的乳腺導管內,瘤體較小,質地軟,易出血,可導致乳頭增大。主要通過手術切除瘤體,術後需定期復查,觀察恢復情況。
日常要注意保持乳頭清潔衛生,選擇合適內衣,避免外力刺激乳頭。若乳頭出現紅腫、疼痛、溢液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