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再發性嘔吐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其病因較為複雜,包括
1. 飲食因素:如過食、過飲、食物過敏等。
2. 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胃炎、消化性潰瘍等。
3. 神經系統疾病:如偏頭痛、顱內壓增高、癲癇等。
4.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低血糖等。
5. 精神心理因素:如情緒緊張、焦慮、壓力等。
以下將對這些病因進行詳細介紹:
1. 飲食因素:
飲食不規律,如暴飲暴食或過度飢餓,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嘔吐。
食物過敏或不耐受,某些食物可能會引起小兒的過敏反應,導致嘔吐等症狀。
過飲,尤其是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或碳酸飲料,可能刺激胃腸道,引起嘔吐。
2. 消化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引起嘔吐,常伴有燒心、反酸等症狀。
胃炎,胃黏膜的炎症可導致嘔吐,可能伴有上腹部疼痛、惡心等。
消化性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可引起胃腸道的不適,包括嘔吐,可能伴有規律性的上腹痛。
3. 神經系統疾病:
偏頭痛,部分小兒偏頭痛發作時可伴有嘔吐,頭痛多為單側,呈搏動性。
顱內壓增高,如顱內腫瘤、腦積水等疾病可導致顱內壓升高,引起嘔吐,常為噴射性。
癲癇,某些癲癇發作類型可表現為嘔吐,同時可能伴有意識障礙、抽搐等。
4.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可影響機體的代謝和應激能力,導致嘔吐、乏力等症狀。
低血糖,血糖過低時,機體能量供應不足,可引起惡心、嘔吐等症狀,常伴有出汗、心慌等。
5. 精神心理因素:
情緒緊張、焦慮、壓力等精神心理因素可影響小兒的胃腸功能,導致嘔吐。這種情況下,嘔吐往往與情緒變化有關,在情緒緩解後症狀可能會減輕。
對於小兒再發性嘔吐,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包括嘔吐的頻率、量、性質,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狀,如腹痛、頭痛、發熱等。同時,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和情緒,避免過度進食、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如果孩子的嘔吐症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胃鏡、頭顱CT、血糖、電解質等,以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