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發燒咳嗽應根據感冒、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室內空氣乾燥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溫、藥物治療、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濕潤等。
1.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可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可適當多喝溫水,用溫水擦拭額頭、腋窩等部位進行物理降溫。遵醫囑服用雙黃連口服液、感冒靈顆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藥物。
2.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積導致細菌感染引起,除發熱咳嗽外,乳房可能有紅腫熱痛等表現。可局部熱敷,用吸奶器排空乳汁,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片、青霉素 V 鉀片等抗生素。
3.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症狀為咳嗽、流涕等,可伴有發熱。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遵醫囑服用復方氨酚烷胺片、銀黃顆粒、連花清瘟膠囊等。
4.肺部感染:病情相對較重,發熱咳嗽較明顯,可能伴有咳痰等。需及時就醫,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鈉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奇霉素片等。
5.室內空氣乾燥:可導致呼吸道黏膜乾燥,引起咳嗽等不適。可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濕度,緩解症狀。
要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同時,要注意與醫生溝通自己正在哺乳期,選擇對哺乳影響較小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