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常見的檢查方法有超聲檢查、血液生化檢查、CT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肝活檢等。
1.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診斷脂肪肝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簡便、價格相對便宜、無創傷等優點。通過超聲可以觀察肝臟的大小、形態、實質回聲等情況。脂肪肝在超聲圖像上通常表現為肝臟實質回聲增強、細密,後方回聲衰減,肝內管道結構顯示欠清晰等特徵。
2.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主要包括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標的檢測。肝功能檢查中,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等酶學指標可能會升高,反映肝細胞的損傷程度。血脂檢查可發現甘油三酯、膽固醇等脂質成分的異常升高。血糖檢查有助於瞭解患者是否存在糖代謝紊亂,因為脂肪肝常與代謝綜合徵相關。
3. CT檢查:
CT檢查對脂肪肝的診斷也有一定價值。在CT圖像上,脂肪肝表現為肝臟密度普遍降低,低於脾臟密度,肝內血管影顯示相對清晰。CT檢查還可以幫助判斷脂肪肝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合併其他肝臟病變。
4. 磁共振成像檢查:
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對脂肪肝的診斷準確性較高,尤其對一些特殊類型的脂肪肝,如局灶性脂肪肝的診斷有獨特優勢。MRI可以通過不同的成像序列,清晰地顯示肝臟的組織結構和病變情況,對脂肪肝的鑒別診斷也有重要意義。
5. 肝活檢:
肝活檢是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它是通過穿刺取出少量肝臟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肝細胞的形態、結構和脂肪變性的程度。肝活檢能夠準確判斷脂肪肝的類型、分期和嚴重程度,但它屬於有創檢查,可能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如出血、感染等,一般在其他檢查方法不能明確診斷時才考慮使用。
如果懷疑有脂肪肝,應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同時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