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可用針灸療法中的體針、艾灸、穴位注射、耳針、拔罐等方法治療。
1. 體針:通過針刺特定穴位來調節人體經絡氣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對於支氣管炎,選取肺俞、定喘、羶中、尺澤等穴位。肺俞為肺之背俞穴,能調理肺臟氣機;定喘可平喘止咳;羶中為氣會,能寬胸理氣;尺澤為肺經合穴,可清瀉肺火。針刺這些穴位能改善肺部的氣血運行,減輕炎症反應,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操作時,常規消毒穴位皮膚,選用合適的毫針,根據穴位特點和病情採用適當的針刺手法,如提插補瀉、捻轉補瀉等,留針20 - 30分鐘,期間適當行針以增強針感。
2. 艾灸:借助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起到溫通經絡、散寒祛濕、調和氣血的作用。對於支氣管炎患者,艾灸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肺俞可改善肺功能;脾俞能健脾益氣,培土生金;腎俞可補腎納氣。通過艾灸這些穴位,能提高機體的陽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虛寒體質,減輕支氣管炎症狀。將艾條點燃後,距穴位皮膚2 - 3釐米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個穴位灸15 - 20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
3. 穴位注射:將藥物注入特定穴位,通過藥物和穴位的雙重作用來治療疾病。對於支氣管炎,常選用足三里、肺俞等穴位,藥物可選擇黃芪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足三里是保健要穴,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肺俞可直接作用於肺部。藥物注入穴位後,能緩慢吸收,持續發揮藥效,增強穴位的治療作用,改善支氣管炎症狀。常規消毒穴位皮膚後,用注射器抽取適量藥物,垂直刺入穴位,得氣後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物,每個穴位注射0.5 - 1毫升。
4. 耳針:通過刺激耳部特定穴位來調節人體臟腑功能。耳部與人體各臟腑經絡密切相關,對於支氣管炎,選取肺、氣管、平喘、腎上腺等耳穴。刺激這些耳穴能調節肺部的氣血運行,改善呼吸功能,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先在耳部尋找敏感點,常規消毒後,用毫針或王不留行籽貼壓在穴位上,輕輕按壓,以產生酸麻脹的感覺為度。留針或留籽期間,患者可自行按壓,每天3 - 4次。
5. 拔罐:能使局部皮膚充血、淤血,調節經絡氣血,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於支氣管炎,可在背部膀胱經的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拔罐。這些穴位與肺部密切相關,拔罐可改善肺部的氣血運行,促進痰液排出,減輕炎症。選擇合適的火罐,採用閃火法或投火法將火罐吸附在穴位上,留罐10 - 15分鐘,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治療過程中要由專業醫生操作,根據病情和體質選擇合適的穴位與方法。治療期間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保證充足睡眠,以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