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股癬需要與濕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銀屑病、紅癬等疾病鑒別。
1. 濕疹:濕疹病因複雜,常表現為多形性皮疹,有紅斑、丘疹、水皰等,邊界一般不清晰,對稱分布,瘙癢劇烈,且容易反復發作,與體股癬邊界相對清晰、常單側發病等特點不同。
2. 脂溢性皮炎:好發於皮脂腺豐富部位,如頭皮、面部、胸背部等。皮損多為油膩性鱗屑性紅斑,伴有不同程度瘙癢,體股癬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油膩性鱗屑表現,且好發部位也有差異。
3. 玫瑰糠疹:典型皮損為覆有糠狀鱗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長軸與皮紋走向一致,常先有母斑,後出現子斑,有自限性,一般6 - 8周可自愈,與體股癬的發病機制和表現均有不同。
4. 銀屑病: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斑塊,上覆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等部位,與體股癬在皮疹形態和特徵上有明顯區別。
5. 紅癬:是由微細棒狀桿菌引起的皮膚感染,皮損多為邊界清楚的紅色斑片,表面有細小糠秕樣鱗屑,常發生於腹股溝、腋窩等皮膚褶皺部位,真菌學檢查可與體股癬相鑒別。
當皮膚出現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或加重症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仔細的體格檢查以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等,準確判斷病情,制定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