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肛門有分泌物可能是肛周清潔不當、肛瘻、肛周濕疹、直腸脫垂、肛管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清潔、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
1. 肛周清潔不當:日常沒有做好肛周清潔,糞便殘留刺激肛周皮膚,導致分泌物增多。應注意肛周衛生,每次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保持局部清潔乾爽,也可使用溫和的濕廁紙擦拭。
2. 肛瘻:多因肛周膿腫破潰後形成,會有膿性、血性等分泌物從瘻口流出。可根據病情採取肛瘻切開術、肛瘻切除術等手術方式,術後要注意傷口護理,定期換藥。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膠囊、甲硝唑片、康復新液等藥物抗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3. 肛周濕疹: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肛周皮膚炎症,常有滲出傾向。避免搔抓、摩擦,保持局部乾燥。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組胺藥物止癢。
4. 直腸脫垂:直腸黏膜或直腸壁全層向下移位,會有黏液從肛門流出。幼兒直腸脫垂多可自愈,成人部分脫垂可採取注射療法,完全脫垂需手術治療。術後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5. 肛管炎:肛管受到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炎症,產生分泌物。可遵醫囑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肛泰栓、美沙拉嗪栓等藥物納肛,口服阿莫西林膠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療。
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站,飲食上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