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的實施措施包括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電除顫、藥物治療等。
1.胸外心臟按壓:讓患者仰臥在硬板上或地上,施救者雙手交疊,用手掌根部按壓兩乳頭連線中點,頻率至少100次/分鐘,按壓深度至少5釐米。按壓時要保證胸廓充分回彈,盡量減少中斷。
2.開放氣道:清理口腔異物,採用仰頭抬頜法打開氣道,使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垂直於地面,保持氣道通暢,為後續的人工呼吸創造條件。
3.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對口吹氣2次,每次持續1秒以上,觀察到胸廓起伏即可。吹氣時要注意力度適中,避免過度用力。
4.電除顫:若患者出現室顫或無脈性室速等心律失常,應盡快使用除顫儀進行電除顫,能量選擇根據除顫儀類型和患者情況而定,除顫後應立即恢復心肺復蘇。
5.藥物治療:在心肺復蘇過程中,根據患者情況可遵醫囑使用腎上腺素等藥物,以提高心臟復蘇的成功率。
在實施心肺復蘇時,要確保操作規範、動作迅速。施救者應具備相應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對於心臟驟停患者,每延遲1分鐘進行心肺復蘇,患者的生存率就會降低10%左右,因此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至關重要。同時,在急救過程中,若有專業醫護人員到達,應聽從其指導和安排。